今天是
今日新发布通知公告1条 | 上传规范

关于加强防范电信类诈骗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日期:2013-10-24

                                            关于加强防范电信类诈骗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全校师生员工、各位居民:
        近期,我校师生员工、居民、学生家长屡次受到电话、短信和邮件等电信诈骗,绝大多数师生能够识别诈骗信息;并且,有些同志在接到恐吓诈骗电话后能够及时向保卫处、公安机关报案,从而避免了财产损失。但也有的师生、家长一时困惑,情急之下被骗,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教训极其深刻!
        因近期网络电信诈骗猖獗,各单位要贯彻群众路线,立刻组织所属教职员工、学生骨干、居民代表广泛、深入地开展一次防诈骗教育、座谈、讨论活动,将活动覆盖到每一个师生员工,并将开展工作的记录、总结在11月8日(星期五)下班前交保卫处办公室(10号楼120室)。
        近年来,通过网络通讯介质为媒介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了普遍蔓延的趋势,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公安机关就当前几种突出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规律特点及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进行分析汇总,下面是几种利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案例,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识别,提高警惕,最大限度地减少案件的发生和财产损失。
一、网络购物诈骗
(一) “网络钓鱼”诈骗
       “网络钓鱼”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为事主发送虚假链接或网页,事主在虚假网页上输入自己的银行帐号及密码后,交易往往显示不成功,让事主多次往里汇钱。骗子甚至还会通过假网页,捕获您输入的帐号及密码信息,将您的钱款秘密划走。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案例:北大某大二学生小A最近在点开了某网站卖家给的链接后,他进入了一个类似“工行网上银行”的网站,当按要求输入自己的卡号和密码时,页面却弹出“对不起,您的操作已超时,请返回重新支付!”的提示。于是他重复刷新,反复输入口令和密码,而实际上,他每输入一次,卖家就会从卡上划走1000元,最后,整整5000元便不知不觉地流走了。
        同学们如收到有如下特点的邮件就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打开和听信:一是伪造发件人信息;二是问候语或开场白往往模仿被假冒单位的口吻和语气,如“亲爱的用户”;三是邮件内容多为传递紧迫的信息,如以账号状态将影响到正常使用或宣称正在通过网站更新账号资料信息等;四是索取个人信息,要求用户提供密码、账号等信息。还有一类邮件是以超低价或海关查没品等为诱饵诱骗消费者。
        针对假冒网上银行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登录网上银行时,应留意核对所登录的网址与银行法定网址是否相符,谨防被假冒银行网站欺骗;二是妥善保管账号和密码,不要选诸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建议用字母、数字混合密码,尽量避免在不同系统使用同一密码;三是做好交易记录,对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平台办理的转账和支付等业务做好记录,定期查看“历史交易明细”和打印业务对账单,如发现异常交易或差错,应立即拨打有关客服热线进行确认;四是管好网银数字证书,避免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交易系统;五是万一账号资料被盗,应立即修改相关交易密码或进行银行卡挂失。此外,上网电脑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不要轻易下载或打开来源不明的文件,防止个人账户信息被黑客窃取。;六是通过正确的程序登录支付网关,通过正式公布的网站进入,不要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网址或其他不明网站的链接进入。
(二)其他网络购物类诈骗
        是指在互联网上因买卖商品而发生的诈骗案件。购物类诈骗的商品范围主要集中在数码产品(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等)、网游产品(Q币、游戏币、游戏账号、游戏装备等)、二手车、名牌外贸服装、手机充值卡、以及毕业证书、考题答案、手机监听器等非正当商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多次汇款——骗子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目方能将以前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事主多次汇款。
        2、拒绝安全支付——骗子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提供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比如谎称“账户最近出现故障”或“不使用支付宝,因为要收手续费,可以再给你算便宜一些”等理由,诱骗事主使用先汇款后交货的不安全交易方式。
        3、以次充好——骗子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事主收货后方知上当。
       案例:赵先生在网上订购了一台售价仅为680元的苹果牌笔记本电脑,按照销售电话与卖方取得联系后,卖方以各种名义让赵先生先后五次汇了8000元,最终也没有把货送到赵先生手中,赵先生要求退款,对方答应退款,随后赵先生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 ,原来自己被骗了。
二、冒充熟人诈骗
(一)电话冒充老师诈骗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部分大学生到异地求学,使得不法分子趁机利用父母的担心进行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骗子自称是学生的某位老师,常以学生生病,急需住院或手术为由,要求家长汇款。经进一步了解,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干扰软件,将事主的手机设为忙音状态,使得家人不能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请在校学生提高警惕心理,避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同时,应保持时常与家人联系,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某高校学生小A接到自称是本校档案室老师的电话,对方称小A入学时填写的个人信息不完整,需要补充。小A便告知对方自己的家庭电话及详细住址。半小时后,小A的家人打来电话询问,称半小时前接到自称为小A老师的电话,对方称小A患了重病,急需住院治疗,要求把家里所有存款汇到一个账号上。因家人及时与小A联系,故避免了上当受骗。
(二)网络冒充熟人诈骗
        冒充QQ好友借钱,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然后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如果对方没有识别很容易上当。大家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摸清对方的真实身份,最好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案例:某校学生小刘在宿舍上网,登陆QQ后发现在国外留学的好友也在网上,于是就主动跟好友聊起天来,聊了一会儿,“好友”把视频打开了,小刘一看就是好友的影像,但此时视频马上就关闭了,“好友”接着说,自己的哥哥在生意上有点麻烦今天急需用钱,让小刘先给他哥哥汇款三千元。小刘想也没想,就赶紧去银行办理了汇款业务,汇完款后小刘给好友打了电话,好友说什么钱呀,小刘说你不是让我给你哥哥汇款三千元吗?这时她才发现被骗了。
三、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诈骗
        伴随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虚拟网络游戏的诈骗案件不断增多,常见的诈骗方式一是低价销售游戏装备,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游戏币及装备的买卖,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的方式,待得到钱款后即食言,不予交易;二是在游戏论坛上发表提供代练,待得到玩家提供的汇款及游戏账号后,代练一两天后连同账号一起侵吞;三是在交易账号时,虽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待玩家交易结束玩了几天后,账号就被盗了过去,造成经济损失。
        案例:网名为“战将”的游戏玩家告诉记者,他玩《暗黑》游戏已有一年多时间,一次他突然接到一位玩家的信息,说有高等级的盔甲和魔法道具出售,其中一套80级的盔甲正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为能够快速升级,他最终与这位玩家谈妥以1200元的价格成交,但当他将钱如数汇入对方银行账户后,玩家从此消失,此时他方才醒悟自己被骗。
四、网上中奖诈骗
        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MSN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事主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犯罪分子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事主一次次汇款,直到失去联系事主才发觉被骗。当您登陆QQ或打开邮箱时是否会收到一些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请您千万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谓的咨询电话或网页进行查证,否则您将一步步陷入骗局之中。
        案例:王先生在家上QQ时,屏幕上弹出一条中奖信息,提示王先生的QQ号码中了二等奖,奖金58000元和一部“三星”牌笔记本电脑,王先生喜出望外,想都没想就按网上留下的电话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要求王先生在得到奖品之前必须先汇1580邮费,王先生马上照办,对方又要求汇3880元保证金,王先生再次照办,对方再次要求汇7760元的个人所得税,王先生接着照办,对方最后要求还得再汇6000元的无线上网费,王先生汇完钱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这时他才发觉自己被骗了。
五、网络购票诈骗
        网上购票因其快捷、便利和价格便宜等优势逐渐赢得人们的青睐,此时,骗子也瞅准了网络购票“大行其道”。经过调查发现,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受到高等教育的网民最容易受到此类不法侵害,尤其以在校大学生和公司职员最多。
主要手法如下:
      (一)收订金、保证金——网络购票时,骗子要求事主先付一定数额的订金或保证金后才给票,然后利用事主急于拿到票的迫切心理以种种理由诱使事主追加订金或保证金。
      (二)约见汇款——事主通过网上购票时,骗子一方面假意约见事主在某地见面给票,另一方面又要求事主的朋友在银行门口等待,一接到事主电话就马上汇款。此时,骗子便通过“来电任意显软件”冒充事主给其朋友打电话让其汇款,利用事主尚未与朋友进行联系的时间差骗取汇款。
        案例:李先生在网上订购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与卖方联系后,卖票人让李先生在银行门口等他,让李先生的朋友去某地点见面取票,并要求该朋友与另一位火车站买票的工作人员联系不许挂电话,致使李先生无法与其朋友取得联系,后卖票人通过“来电任意显”的科技手段给李先生(显示的是李先生朋友的手机号码)打电话称票已取到,让李先生马上到银行付款,待李先生汇款后,重新联系上朋友,朋友说在见面地点根本就没见到人,更别说火车票了,这时,他们才发觉上当了。
        针对以上诈骗手段,警方提醒您不要轻信网站或是卖票人要求先付款后送票的交易请求,尽可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领取网购机票、火车票时要注意当场识别票的真伪。
六.冒充法院等司法和执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
        骗子冒充公安、检察、法院等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身份,以事主银行账户透支、洗黑钱、有违法犯罪行为等为理由,利用事主急于澄清自己清白并主动配合的心理,以保护事主财产安全或配合调查等名义,诱骗事主将财产转移至犯罪分子指定账户内实施诈骗。
        案例1:家住阳西县城的事主冯某于2012年7月5日中午12时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法院的工作人员,称事主银行卡在外透支消费已经欠费,要求其拿出所有银行卡里的钱并汇款至指定账户以便系统进行升级维护,随后事主又接到自称公安局金融诈骗维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来电称确实有此事,事主信以为真,就去到阳西县某银行处将11300元现金汇到了对方提供的账户。事主向银行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发现自己被骗。
        案例2:2012年8月10日上午,事主杨某接到一个自称高扬警官的电话,称在办理510非法洗钱案件的时候,抓获一个名叫黄伟的嫌疑人,其银行账号是使用事主的名字开户的,要求事主把身上银行卡卡号后四位数告诉高扬,协助调查,不然会受牵连。事主害怕极了,就把身上的6张银行信用卡卡号一一告知,还说有一张银行卡上有1万多元。他听到后要求事主把钱汇到国家安全局指定的银行账户里。当她把钱汇过去后,对方还要她多汇80000元人民币时,她才发觉受骗了。
        专家教你防骗: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不会以电话、短信等方式要求市民到银行柜台或在ATM机操作转账,如有疑问应从114查询台等正规途径,获取当地公安机关真实办公电话咨询,切勿轻信所谓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通信工具中的言语。
七.“恐吓式”诈骗
        案例:“我是辽宁锦州的张彪,你得罪我兄弟了,你出点钱就算完事,要不然……”2011年9月2日,北京市民牛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你是不是姓牛,叫牛××?我告诉你,你得罪我兄弟了,他要花10万元买你一只胳膊。”该男子言语中充满杀气,说完,并没有马上挂掉电话。
        牛先生被这突如其来的狠话吓住了,一时间,不知所措。“别开玩笑,你是哪位?我想我们不认识吧!” 牛先生镇静一会,才想起来问对方。
       “我是辽宁锦州的张彪,你不认识我,我可知道你,你最近得罪我兄弟了,知道不?你家在××小区×号楼,家中有一个小儿子”电话那头口气很冲。“你也听说过我们道上的规矩,要不下午见个面,你看怎么办吧!”停顿一会,该男子继续说,“我已经盯了你好几天了,对你的情况一清二楚,你是跑不掉的!”
       “你说怎么办好啊?”牛先生连忙问对方。
       “这事说起来也好办,你出10万块钱,我把弟兄叫回来就算完事了,要不然你等着看吧!”。“10万块钱!这么多,咱们有事好商量。”牛先生与对方周旋。
        该男子说:“我××哪有功夫跟你闲扯,你拿10万块钱出来,我保证你没事!”男子随即告诉牛先生一个指定银行账户,要牛先生立即把钱汇过去,并威胁如果不按他说的做后果会立竿见影,并再次声称他不是闹着玩的。
        说完后,“啪”的一声,该男子挂断了电话。
        警方提醒:对此一定要提高警惕。“嫌疑人往往模仿东北口音,自称“大龙、二愣子、彪子“等,接到这类电话,首先要保持冷静,仔细听其漏洞,适时严词回击,也可不予理睬或拒接电话,最后及时报警。” 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快递”、“网购”等等一切有个人信息的单据,不要随便丢弃以被骗子有机可乘;尤其是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不要填写家庭电话,以免“突然惊吓”!
八.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段
        如:“你”会接到任何一个电话(包括10086或10010),说是在检查你的线路,并要求你按#键或其它任何按键,请不要按那些键,并马上结束通话。对方可能是一家诈骗公司,他们的机器能在你按下任意键后,连接到你的SIM卡盗取网上银行卡密,以及绑定手机的银行卡,并用你的话费打电话。
        面对以上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手段,作为高校群体应该如何有效地识别、应对和防范?别着急,警方给您支招:
        1、当您在网上遇到骗子后,不要主动与对方联系,拨打所谓的咨询电话,这样只能使您一步步上钩。
        2、不要过分依赖网络,遇到有人借款,要牢记“不决断晚交钱,睡一觉过一天,再找亲人谈一谈”的口诀;第二句话“睡一觉过一天”是说一般睡一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都明白了,当时觉得比较晕,叫忽悠,睡一觉就好了;最后是找同学、室友、亲人谈一谈,大家聊一聊。有这三句话就保了三个险。
        3、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是骗子,马上停止汇款,不再继续交钱,防止扩大损失。
        4、总之,所有最后涉及到让您“付钱”的问题,您都要仔细考虑一下。自己“拿不准”的可以找组织、保卫处或公安部门咨询。
        保卫处提示:提高警惕,严防上当。
        1、不贪便宜。虽然网上东西一般比市面上的东西要便宜,但对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还是要多个心眼,这类商品不是骗局就是以次充好,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受骗上当。
        2、使用比较安全的安付通、支付宝、U盾等支付工具。调查显示,网络上80%以上的诈骗是因为没有通过官方支付平台的正常交易流程进行交易。所以在网上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看、不嫌麻烦,首先看看卖家的信用值,再看商品的品质,同时还要货比三家,最后一定要用比较安全的支付方式,而不要怕麻烦采取银行直接汇款的方式。
        3、仔细甄别,严加防范。那些克隆网站虽然做得微妙微肖,但若仔细分辨,还是会发现差别的。您一定要注意域名,克隆网页再逼真,与官网的域名也是有差别的,一旦发现域名多了“后缀”或篡改了“字母”,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特别是那些要求您提供银行卡号与密码的网站更不能大意,一定要仔细分辨,严加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千万不要在网上购买非正当产品,如手机监听器、毕业证书、考题答案等等,要知道在网上叫卖这些所谓的“商品”,几乎百分百是骗局,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更不能参与违法交易。
        5、凡是以各种名义要求你先付款的信息,请不要轻信,也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他人。你的财物一定要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不要交给他人,特别是陌生人。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6、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并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网络诈骗,正以诡谲多变、防不胜防的态势侵入我们的生活,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常备警惕之心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其他应采取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还包括:
        一是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
        二是注意经常给系统打补丁,堵塞软件漏洞;
        三是禁止浏览器运行JavaScript和ActiveX代码;
        四是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不要打开msn或者QQ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等,加强对各类QQ病毒的防范和清除措施。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同学们多加强预防心理,多提高一些警惕,多留点心眼,就一定会发现狐狸尾巴。

(审核:代方震)

                                                                                                                                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保卫部(处)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