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话北理】北理工在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突出成效
发布日期:2018-07-18 编辑:吴楠 审核:王征 阅读次数:
【编者按】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之一。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作为中关村科技创新中的突出代表,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成果转化模式,取得了成效,受到媒体广泛关注。日前,新华网、《北京日报》、千龙网、《北京晚报》《工人日报》《法制晚报》等各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新华网】8旬院士与“80后”小伙创业记
毛二可,年逾八旬;田刚印,“80后”……
一位是搞了一辈子科研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今带领所在研究所部分研究成员创办公司,从事雷达系统、空天遥感等领域的技术与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一位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即在租住的地下室里创业,研制出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所创办的公司,如今已成为无人直升机领域“顶呱呱”的企业。
同是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的校友,同在一座城市创业……毛二可和田刚印“祖孙两代”创业记,正是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的缩影。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之一。近年来,北京围绕这一战略定位,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努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增强首都发展新动能,探索超大城市优化发展新模式。
多旋翼、微小型固定翼、长航时固定翼……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田刚印创办的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排大小不一的无人直升机并排摆放。
短短几年时间,这家公司已经研制出300公斤级、1.5吨级、3吨级等不同吨位的无人直升机,应用于海关缉私、电网巡检、海上执法等领域。
创业也经历过爬坡期,田刚印在几近“弹尽粮绝”时拒绝了来自新加坡的35亿元资金支持。
“虽然我们急需经费,但无人直升机是国家航空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环节,我们的技术必须留在中国。”说起当年的选择,田刚印淡然而坚定。就在快“揭不开锅”时,北京市政府为他们提供了5000万元资金支持。
“政府关键时候的支持,帮了我们大忙。”田刚印说。
中航智,是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创新创业的一个案例——6月,北京市启动千亿级科技创新基金,专注于支持光电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发展。
“三城一区”建设、对接重大科技计划、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与中关村先行先试、集聚培养顶尖人才、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这是《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的需要聚焦的6大任务。
2017年,215项任务和项目顺利实施,年度目标完成率超过96%。2018年,224项任务和项目正有序推进。
创新创业,需要孵化空间和生态链。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孵化机构超过400家。活跃在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人超过1万人,私募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1.6万亿元。
如今,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馆里,在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的路演现场,无数怀揣创业梦想的创客们畅聊着梦想、勾画着未来生活新图景。
“在不少高校,师生创业有时被视为不务正业。高校师生创业意愿不强、积极性不足,阻碍着我国高校成果转化。”曾在雷达系统及杂波抑制信号处理等领域取得过重大研究成果的毛二可院士认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不仅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还应让知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14年,在“京校十条”等政策支持下,毛二可院士及其他科研人员创业不用再有顾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表示,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要抓源头与落地,紧抓大学、科研院所、专业化公司等主体,利用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主要载体的建设,要有空间、有队伍、有政策。
毛二可院士创办的公司位于中关村科学城,田刚印创办的公司已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扎根落户。一南一北两个区域,正是北京市“三城一区”的一部分。
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2017年,这“三城一区”的生产总值占北京市的比重超过30%。
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怀柔科学城将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科学城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同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升级,成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创新驱动发展对北京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曾经忙碌拥挤的中关村卖场已升级为众创空间,一系列新型科研院所和国家级科研实验室正拔地而起,智慧城市建设也在融入市民生活之中……
7月3日,“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8”发布:2005年至2016年,总指数得分从60分增长到114.44分,增长态势明显。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分析,从数据来看,飞跃增长的创新绩效和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成为推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翼”。同时,创新资源增幅相对较小,表明北京正迈入“速稳质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毛二可和田刚印,8旬院士与“80后”小伙,只是首都北京无数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科技创业大军的代表。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正被不断激发、释放……
【北京日报】探索改革,中关村创新潮涌
……
“先行先试”改革破创新顽疾
没有方向盘、驾驶位,可以载着数十人在园区等空间里自由穿梭——一周前,百度公司宣布其研制的全球首款无人驾驶小巴阿波龙量产下线。在阿波龙的众多合作伙伴中,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背景的理工雷科公司成为了国内唯一一个为其提供毫米波雷达的单位。
毫米波雷达是啥?它就像无人驾驶车的眼睛一样,能够精确探测障碍物,帮助无人驾驶车顺畅行驶。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不但能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收益,还能反哺高校基础研究。毫米波雷达背后所用的技术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被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攻克,并运用在军用武器上,然而,这一技术却近两年才成功在民用市场转化落地。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不是主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是否会影响学校学科建设、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疑虑普遍存在。”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相关人士说。
2011年,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等试点政策支持下,一个“学校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教师现金入股”、支持教师创新创业的学科性公司新模式在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诞生。在这一模式下,科研队伍、成果转化人员的积极性都得得到极大激励,科研成果也从柜子里走向了奔涌的市场洪流。2010年来,北理工共创办学科性公司15家,转化学校科技成果50余项。
……
【千龙网】北京中关村多举措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张丽)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中关村科技园区,再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中关村探索出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子,开启了创办高新区、设立科技园区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篇章。
据介绍,在中关村,诞生过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部科技园区地方立法。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实施了“1+6”“新四条”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投贷联动、“国际人才20条”等改革试点并逐步推向全国,带动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科技人才的政策体系。
日前,记者从北京理工雷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北理工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成果转化模式,取得了突出成效。
“十二五”期间,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等试点政策支持下,针对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北理工积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教师创新创业,提出了“产学研师”合作新理念,在组织形式、体制机制、利益与风险等方面将教师纳入成果转化链条中,建立了“学校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教师现金入股”的教师创新创业的学科性公司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高校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例如,以毛二可院士学术团队为主创办的北京理工雷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一大批军工技术成果转化为拳头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国防、反恐、安全、维稳、国计民生等重大领域。
长期以来,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是不是主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是否会影响学校学科建设、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疑虑普遍存在,而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探索的学科性公司模式,解答了这个疑问。例如,雷达技术研究所团队的曾涛教授,长期专注于基础研究,因参与理工雷科团队创业,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持有雷科上亿的股值,更加安心从事其擅长的基础科研,并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学科性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今年学校牵头,与理工雷科和农科院合作,获批一项总经费9000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研制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昆虫探测雷达,就得益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尤其是在项目论证阶段企业所投入研发资金的保障。
通过学科性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还实现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再创新。例如,理工雷科最先转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于军用雷达和导航领域,近年来通过学校和理工雷科的协同创新,瞄准民用领域。北斗手持导航终端和“北斗灾情报送系统”分别在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和2016井陉抗洪救灾中大显身手;边坡预警雷达在毕节山体滑坡灾后监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北京晚报】中关村没了电脑大卖场过的如何?人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
飞越突破“象牙塔”——
机制改革激发科研转化活力
“很多好的项目,好的创新成果,怎么一搞产业化就不行了呢?”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戴斌感慨,此前北理工在电动汽车、数字仿真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活动中均能成功应用,但创办企业进行转化经济效益却很一般。“我们反思后认为,关键在于没有真正调动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对此,北理工做出了大胆的探索。2016年,专门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注册北京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作为其市场化运行平台。“中心和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中心主要履行科技成果转让、许可和作价入股审批,公司则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在国内高校具有开创性。”
“事实证明,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与转化模式的设计紧密相关。”戴斌深有感触地说,中心成立两年来,组建了理工导航、理工微电等5个学科性公司,技术入股了7家合作企业,转化科技成果60多项,引入教师和社会投资1亿多元。“如北理工化学与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博研制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正是在转移中心的帮助下,去年底在合作企业转化形成分子智能防护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等系列产品,并在市场热销。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
相关报道链接
【新华网】8旬院士与“80后”小伙创业记
【北京日报】探索改革,中关村创新潮涌
【千龙网】北京中关村多举措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北京晚报】中关村没了电脑打卖场过得如何?人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法制晚报】中关村多举措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工人日报】中关村:纵有许多第一,仍在奋进前行
【北京新闻广播】未来已来·中关村故事 | 象牙塔走出炫酷科技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关村——深化改革的探路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