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危险是可控的,只要一丝不苟”

——记校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机电学院教师刘瀚

 

  “光测位正常,电测位正常,警戒位正常——倒计时10、9、8、7、6、5、4、3、2、1、起爆!”机电学院教师刘瀚下达这样的起爆指令算起来超过1500次了。伴随着每次起爆口令的下达,隆隆爆炸声响起,既是我校东花园火工实验基地最紧张的时刻,却也是基地的一份日常工作。

  2013年,刘瀚从北理工机电学院兵器专业毕业留校,随后便驻守我校位于河北怀来的东花园实验基地,在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肩负起基地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用高度的责任感和倾心奉献,为基地安全生产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工作以来,刘瀚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刘瀚下达起爆指令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有安全一流的实验平台

  东花园火工实验基地承担了我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爆炸毁伤、安全防护、弹道加载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实验,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地由我校与当地部队合作建设,2011年底建成,是我校爆炸毁伤实验的重要实验平台。基地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占地550余亩,建筑面积3900余平米,大小仪器设备数十台套。同时,由于所承载的实验性质特殊,基地涉及爆炸危险品管理种类多、数量大,危险性质突出,危险等级高。研究的爆炸毁伤、驱动加载等科学现象具有高温、高压、高速瞬态的“三高”特征,其作用效应具有超强动载、高应变、大变形、大破坏和不能重复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人员安全操作、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

刘瀚在基地开展实验

  刘瀚作为基地的主要管理者,用自己扎实的工作,为东花园火工实验基地构筑了一片安全的天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花园守护者”。多年来,刘瀚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实验任务,年均开展实验达到220余天,为100余个实验项目提供支撑保障。近一年来,基地实验任务剧增,张昊和冯治建两位老师加入基地,协助刘瀚开展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工作效率日益提高,爆炸物消耗200公斤,年开展弹道加载、爆炸类实验1000余发次,仪器设备开放率100%,平均机时率达到83%。以2017年为例,负责开展各类爆炸毁伤、安全防护、弹道加载等教学科研实验累计700余发次。其中各类静爆试验共计447发,较2016年提高了113.5%;各类火炸药、发射药累计使用214公斤,较2016年提高94.5%;弹道加载驱动类实验较2016年提高了80%。此外,他还要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维护,包括实验室水、电、气日常维护,仪器设备的开放运行及操作维护,与所处部队之间工作协调。随着实验任务的增加,实验准备和操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也逐渐增加,但是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刘瀚统筹协调,事无巨细,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实验平台提供支撑,而一流的前提就必须要安全一流。兵器专业是典型的以实验科学为重要依据的专业,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处于上游成果,要经过严格的原理性探索、初试、中试的反复验证才能形成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技术。我校兵器专业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基础科研、武器装备探索研究等项目。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经得起验证与检验的实验数据,为相关项目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确保实验方案安全可靠,实验数据可信度高,对师生、对学校不能有任何闪失!”刘瀚这样分享自己对工作的认识。

  “危险是可控的,只要一丝不苟”

  爆炸类实验,光听名字,就可以知道具有危险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而作为80后的刘瀚,他的日常工作就是与危险品打交道,危险品称取、准备、压注、装配、布置、起爆、测试、销毁……对刘瀚来说,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中,都要把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落在实处,不能有一丝疏漏。

雨中布置爆炸物

  工作中,刘瀚保障安全的诀窍便是细心,对每个环节都再三审核。“每个环节安全工作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前期准备重在预防,实验过程重在细心,遇到危险要临危不乱。常年工作在爆炸测试一线,我们安全管理者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实验前期的方案准备、仪器搭建师生都可以自己进行,但涉及危险品压装、布置、起爆和销毁时须由我们自己操作。一旦出现故障,参试师生必须听从指挥,按兵不动,我们冲在前面,排查并解决问题。”刘瀚介绍。

  在某次实验中,虽然一切程序都按照正常规程操作,但当下达起爆指令,按完起爆按钮后,地动山摇爆炸并未如期而至,实验场中出现了异常的安静。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刘瀚意识到出现了危险的哑爆情况。此时,作为指挥员,刘瀚立刻要求全体实验人员保持原地不动。随后,他带领基地工作人员切断起爆电路,迅速进入起爆现场检查线路、测试装置,排查隐患,处置问题。最终,顺利完成了测试。

  “刚开始工作的一年,也会有点不适和紧张。比如压药、注药时的苦味酸成分会多多少少吸入口鼻,导致终日味觉变苦、不思茶饭。当做大当量、高感度爆炸毁伤类实验时也会出现不由自主的紧张,负责机电学院实验室工作的黄广炎副院长指导和监督基地进行的大部分大当量危险性实验。同时,学院实验室干事崔进起、王易老师及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王文杰主任对我在火工品管理和安全使用方面给予了许多经验上的指导。伴随着安全规程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一切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一丝不苟,危险因素便能得到控制。”刘瀚说。

  “工作让我充满成就感”

  东花园火工实验基地,虽然名字像是一座美丽的花园,但环境却名不副实。基地距离北理工中关村校区一百余公里,地处偏僻小山沟里,无信号无网络,离最近的小南辛堡镇大约10公里。由于实验条件要求特殊,基地生活条件和城市相比差距不小,并且气候条件恶劣,风沙大,夏日暴晒,冬天通常零下20-30度低温,而爆炸类实验的大量准备和操作环节必须在空旷的露天进行。

  “刚工作的前几年,我经常住在基地,与基地的两位后勤保障大叔大娘和两条军犬相伴。有事回京时乘坐省际公交转地铁单程最快需要3小时,基地与小镇公交车站之间上山、下山通勤主要靠后勤大叔的三轮摩托车。过去午饭去小镇解决嫌浪费时间而耽误测试光线,经常提前准备好矿泉水、方便面和面包,用以解决午餐。后来基地基本条件转好,后勤保障的大叔大娘可做3至5名参试人员的午饭。有时冬天实验为了追光线赶时间,我们也经常从早上干到下午四、五点种太阳快落山时才下山吃饭。”刘瀚分享基地的日常生活。

  冬天,刘瀚带领参试人员里面穿着羽绒服、中间夹着军大衣、外面套着防护服工作,如此“奇装异服”也难以抵御实验场零下28度的严寒和山沟里夹杂着泥沙呼啸的强风。但是为了保证实验精准布置和安全,他们操作仪器设备时,经常需要摘掉手套。“冬天要赤手调试设备、固定靶板、连接线缆等环节,太冷时我们只好把手揣进口袋里,稍稍取暖再接着干”,刘瀚说。

冬季准备实验用混凝土靶

  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高危的工作性质,刘瀚介绍说:“在东花园火工实验基地日常管理运行工作过程中,学校各部处级领导与干事在基地危险品购置和审批、实验室建/构筑物安全改造与修缮、大型仪器设备维护、实验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招聘、与所处部队工作关系协调、实验往返差旅报销等诸多方面给予了莫大的重视和支持。学院陈鹏万院长、王伟书记、爆炸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成主任等学院其他领导每年多次赶赴基地视察和指导工作。在各级领导重视和指导下,工作让我充满了成就感”。刘瀚认为是在北理工的学习以及工作中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让自己热爱上了兵器专业,铸就了北理工人的坚韧品质和担当精神。

  兵器学科是北理工的“王牌专业”,自爆炸力学学科创始人丁儆先生开始,陈福梅先生、徐更光院士、朵英贤院士、马宝华先生、蒋浩征教授等老一代北理工兵器人,为国防科技事业书写下笔笔浓墨重彩的北理工篇章。黄风雷教授、冯顺山教授、王海福教授、蒋建伟教授、姜春兰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接过了接力棒,成为兵器人的中坚力量。在北理工学习工作的数年时间中,刘瀚耳濡目染,为前辈老师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矢志奉献的精神感动,也立志奉献国防科技事业。

制定并执行相关管理手续

  立足岗位,刘瀚也不断深化自己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内涵,多次组织兵器学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实验过程安全操作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进入实验室安全生产意识;拟定并梳理学院实验公共平台安全管理运行相关文件,包括危险品实验审批流程、仪器设备开放协作收费手续等,形成的规章制度、办法说明、安全管理、运行手续等相关文件共21项,并在东花园火工实验基地带头实施;推动基地面向社会全面开放,积极主动吸引国内主要从事爆炸毁伤与安全防护的研究院、兵器企业、高校等来到基地进行试验测试和技术交流,扩大了实验平台影响力,提高了实验平台的开放共享率;为有关重要基金、国防预研中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科学的试验数据,为民用公共安全领域行业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开展实验安全操作示范

  远离繁华喧嚣,耐住寂寞,将高危风险关进安全的笼中,对刘瀚而言,克服困难,爱岗敬业的背后,有着一份对学校、对师生、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那种传承兵器精神,服务国防科技事业的坚守与情怀!

  后记:

  2018年5年29日,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处、基建处、西山实验管理中心、机械与车辆学院、光电学院、材料学院,6个单位被评为学校2017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刘瀚、章涛、都超、闫雪军、齐海军、马宏伟、李岚涛、孙程、吕唯唯、蒋玉蓉、吴美杰、陈煜,12名同志被评为学校2017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正是因为有一批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职工,才推动学校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