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倪俊:百摧百折不移心之所向,三伏三九恒念使命担当

供稿: 党委宣传部 和霄雯   学生记者  肖海洋

 

执著求探,青春无憾 

  倪俊是2009年进入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的本科生。
        在上大学之前,倪俊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初、高中时代的倪俊,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是“被老师拎出来在黑板旁边单坐的学生”,但他始终有着“源源不尽”的鬼点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爱剑走偏锋”。高考后,由于成绩优异,摆在倪俊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哈工大,一个是北理工。因为他的选择,倪俊在北理工的故事徐徐拉开……
  09级的本科生在良乡开始了满怀梦想的大学生涯,这里静谧的校园,安静的教室,空旷的操场虽然改变了大家对首都喧嚣的印象,却给了倪俊充分思考,把心沉淀下来的空间,他不止一次的和学弟学妹们说,“你们要珍惜”。
  一次偶然的机会,倪俊接触到了学校的方程式赛车队。那时,“方程式赛车”刚被引入中国,众多高校的大学生都开始投身于赛车设计和研发,当时国内还没有任何赛车的理论体系,倪俊和队友们在设计赛车的时候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好像老师让你做作业,但没有公式告诉你”。倪俊许下了一个心愿,他对队员说,我不希望我的后来者再像当年的我那样迷茫。这个简单的心愿成为了他大学几年辛苦为之奔波的一件事。
  “言必行,行必果”。倪俊用一年多的时间自学了本硕博的所有课程,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阅读范围不仅包括机械学科,还包括了大量的相关学科,并且读遍了所有从汽车诞生以来国内外所有经典的文献。那段日子,他每天晚上一两点才休息,早上五六点就爬起来,然后在桌子前一动不动地读书,饿了就吃屯在屋里的面包,困了就趴下闭一会眼睛。在地铁上、在火车上,总是捧书静读,一刻也未停息。在万家灯火的除夕夜,礼花在窗外绚烂,电视里热闹地播着春晚,爸爸妈妈做好了热腾腾的饺子,一遍一遍叫着倪俊,他坐在桌前舍不得挪动。为了查阅各种读书,要支付昂贵的复印费用,他卖掉了自己心爱的纯金毛主席像章。在疏桐园B112号房间,三床下面桌子右边的角落里有一道特别长的汗水留下的印记,那是他长期伏案苦读的见证,离开良乡那天,他对楼管阿姨说,我想把它擦掉,阿姨说别擦,留给有缘人。
  完成本硕博课程学习后,他开始赛车动力学研究。但在别人眼里,他好高骛远甚至可笑。他为了请老师同他一起进行研究,敲遍了一栋楼里所有的门,因为一个硕士师兄对他说“脚踏实地点!”,倪俊把自己锁在宿舍里读书几天不出门。他崇敬人定胜天的真理,独自开展了研究。
  2011年6月,他向浙江大学学报投递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期刊很快拒绝了他,“不接受本科生为作者的论文”。之后他又四处投稿,结果它们回复如出一辙。继续坚持的动力不在于要证明什么,倪俊骨子里有种不同于同龄人的“担当”,他认为,赛车很多人都在做,清华在做,同济也在做,但他希望后人捧读的文献是出自北理工人之手。他与周围的人沟通后,别人说,想法很好,但是不适合你做。数次被拒稿后,他在自己桌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千古英雄千古难,几人如我定如山?”。

呕心苦数年,高著若等闲

  在倪俊脑海里,始终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勇敢的人,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会经历别人不能经历的痛苦,会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寂寞,也会因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而向往。这是父亲最常对他讲的一句话。
  无数次的波折、迷茫和挣扎之后,倪俊以自己的成绩证明了实力。在2011年底,他的论文第一次被发表,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汽车工程年会”最年轻的受邀嘉宾。
  在这次顶级学术会议上,他结识了汽车领域一位知名学者。会议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近三千位观众和媒体记者都已就坐,就在会议开始前几分钟,嘉宾入场,向来冷静的倪俊突然觉得热血上涌,三位嘉宾中有一位是中国汽车动力领域的带头人之一,一个著名高校的院长,这些年,正是这位老师的著作、文献陪伴着倪俊度过了一天天,“这些年我有多辛苦,那我看到老师的那一刻就有多激动”,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即使全场已经肃静下来,倪俊大着胆子冲上前邀请这位他敬仰多年的老师合了影。
  夜里他拿着那位学者的名片,良久之后发出了短信,“老师您好,首先对我今天上午的莽撞表示抱歉。我是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方程式赛车队的一员,我想为我们全中国的赛车队员写一本《赛车动力学》。您见证着中国汽车的发展,我希望我的这本书,我们这本书能够有您的亲自护航和审阅。”
  倪俊一边发着,一边眼圈就已经红了,他为自己感动了。发完短信,他长舒了一口气,心满意足地把手机放在一边,对于倪俊来说,这件事重要的是他已经努力过了,没想到几分钟后,手机响了,“很高兴见到你这样肯钻研又勇于担当的学生,我会为你审阅书稿!”。多少的挣扎与孤独,都没能让他皱一下眉头,但那一刻他像个孩子般放声哭泣。
  倪俊说,他始终相信人世间总应该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们刹那之间就泪如雨下,总应该有一种精神,可以让人们一辈子都为之虔诚,甚至有一天为它死,不论时光更迭,时代变迁,世界上最打动人心的,最感染人心的,永远是那些最真诚,最善良,最有责任感的东西。于是他坚定,于是他担当, 那之后,倪俊开始一路披靡。2012年,他构建的理论体系开始被世人接纳,他的近30篇论文被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他以最年轻嘉宾的身份站在了6个国际学术会议的讲台上;他成为了机械工业出版社最年轻的作者;他的五十万字学术著作《赛车动力学》即将问世;他出现在了和工信部部长、工程院院士的合影当中。
  在2012年,他成为了赛车队的队长。同年8月赴德国比赛时,他和队员住在山林里的帐篷,夜夜下雨,他们拥抱着睡觉。行装从简,没有起火设备,最近的超市在几里之外,几个人啃着一块干硬的面包。最后,有的队员因为长时间不吃饭、不好好休息而满眼血丝,嘴角惨白。最终他们完成了任务,为国增光。离开宿营地的那天,疲惫至极的他们,互相搀扶着打扫干净宿营地,用力的将五星红旗深深插在土里,那一刻,这些20岁的小伙子,满脸眼泪。
  这辆赛车,是倪俊将其理论首次应用于实践。天有不测风云,在2012年10月初,赛车在由北京运往上海的途中因自燃而损毁,几十人一整年的辛劳,数十万资金投入,顷刻间尽废。在制造它的过程中,倪俊曾连续几天几夜在车间工作,几个月没有见过自己的亲人,甚至在叔叔去世时他也没有离开,臂膀上缠着厚厚的孝布,像士兵一般执着坚定。
  学院领导来慰问,队里的所有人都落下了眼泪,也都不知该何去何从。随后队里90%人员退队。倪俊并没有退却,他像一呼百应的将军,潇洒提笔,为车队题下“重整河山”四个大字。在倪俊的带领下,车队一个月内完成了招新,两个月内完成了所有东西的采购,四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新车的设计。2012年底,他以赛车队队长身份,开办了赛车队月报《凤凰月刊》。为纪念赛车焚毁,故名凤凰,取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意。创刊初衷,正如他为《凤凰月刊》所题之记一般,“求知探索以开其智,弘道于人而正其心”。
在新人宣讲大会,倪俊平缓沉稳的说,“同学们,要对得起你们的学长。”
  “一般人可能认为有什么坏事的话,会是遗憾。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好事、坏事都是经历,都能够磨练人、锻炼人。所以,我认为我的大学没什么遗憾。”这是倪俊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个总结,也他是那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直接写照。

知与行,众口传;谦俱德,弘愈远 

  在校内,他获得了很多荣誉,他的事迹更是成为了后来者的榜样。
        他曾这样说,“不经磨练,不知其中苦乐;不求自学,便不能弘道于人”。2012年开始,他每个周末都会去给大一学生讲授《赛车动力学》。在他给大一学生讲授自己的《赛车动力学》时,说过这样一番话,“书即将出版,但稿费我分文不取,把它换成书,送给那些需要它的人,不是需要它的知识,更是需要它的力量的人。同样,我知道各位,今后会从事不同的工作,我希望,大家从我的经历、我的著作中学到的,不是书中的理论,而是风雨中依然执着的男儿本色,是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凛然大义,是无论你在哪里,你都能够慷慨正义、勇敢执着。”
  倪俊有自己的偶像,他坦言,自己从小就崇拜释迦牟尼和毛泽东。前者的善良和后者的智慧让他对这两个人敬佩不已,梦想自己以后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我希望有一天我有足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时候,我能把这些传递给其他人,从而影响更多人。所以我经常队队员说,我们经历的辛苦,是为了让别人不辛苦;我们经历的波折,是为了让别人不波折。”
  他已被保送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装甲车辆。我们问起他,“为何研究了这么多年赛车,读博士时却把它抛开而投入装甲车辆了?”
  倪俊这样回答,“我并不热爱赛车,但我热爱我的人生。走过这三年,只想试炼我是否足够坚强、足够正义。现在,我认为我可以了,可以行走四方了。但行好事,不问前程,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继续力量,那么有一天,当我们有多大学识、多大胸襟、多大气度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人,甚至我们的时代,就会把我们推向哪里,那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挠的,也是,毛泽东所谓的,沧桑的人间大道。”

(审核:张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