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构建胃癌筛查标志物PG I/II联合检测方法”研究成果在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近日,北理工生命学院课题组在“构建胃癌筛查标志物PG I/II联合检测方法”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biomarkers plasma pepsinogen I/II using fluorescent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coupled with a miniature analytical device”为题发表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该杂志影响因子为5.667,在仪器仪表类杂志中CiteScore排名第一(Instrumentation,1/116),在中科院JCR期刊分区中为1区杂志,并被划分为Top期刊。文章的第一作者为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堃杰,通讯作者为其导师李晓琼副教授,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为论文的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

  胃癌是世界第四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肿瘤致死原因中排名第二位,其五年生存率一般为10%左右。2012年全球新增胃癌病例95.1万例,死亡病例达到了72.3万例。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根据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胃癌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全球接近有50%的新发胃癌病例来自中国,死亡病例也约占世界的一半;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胃癌新发病例约为40.3万例,死亡病例约为29.1万例,情况不容乐观。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胃癌防治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存活率并对预后防控提供有效的指导,所以应在胃癌高发地区大力推广早癌筛查工作。胃蛋白酶原(PG)属于胃粘膜分泌的特定蛋白酶组,可分为两大类:胃蛋白酶原I(PG I)和胃蛋白酶原II(PG II)。PG的分泌水平反映了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状态,被在同样是胃癌高发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作为胃癌筛查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全国范围性的筛查工作。然而,目前用于检测PG I和PG II的方法耗时耗力,且需要专业的实验室环境配备,不适用于我国的胃癌大规模筛查,亟需一种可以实现快速且灵敏的PG I和PG II同时检测方法,为大规模胃癌筛查提供可行方案。

图1 基于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联合检测PG I及PG II的原理示意图

  在此项研究中,课题组研究构建了一种快速灵敏基于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联合检测PG I及PG II的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小型化低功耗检测设备(20.0 cm×18.9 cm×11.2 cm, 2.4 kg, 9.3 W),可用作胃癌大规模筛查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日常环境中,该检测方法仅需7.5 μL血浆样本即可在15分钟内完成对PG I和PG II的同时检测,检测限分别达到2.6 ng/mL(检测绝对量为19.5 pg)和1.0 ng/mL(检测绝对量为7.5 pg)。而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需要50至100微升的样本量,耗时超过2个小时。该研究成果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检测样本所需量,这也意味着在后期使用受试者的指尖血(一滴指尖血约20 μL)进行测试成为可能。除此以外,该方法对于PG I和PG II的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10-210 ng/mL和3-63 ng/mL,覆盖了人体血液中PG在正常及病变状况下的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在与金标准ELISA的对比测试中,表现出了出色的相关性。通过对临床胃癌患者和未患胃癌人员的血浆样本进行检测,该方法检测结果与临床研究结果相符,表明了该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论文详情:Kunjie Li, Xiaoqiong Li, Yunlong Fan, Chunhua Yang, Xuefei Lv.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biomarkers plasma pepsinogen I/II using fluorescent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coupled with a miniature analytical device [J]. 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9, 286(1): 272-281.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nb.2019.01.14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