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校报】“在城市的霓虹下寻找璀璨的星光”

——来自化工与环境学院14届博士毕业生苗力孝的论文致谢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导师杨裕生院士、指导小组老师防化研究院王安邦研究员、王维坤副研究员以及苑克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进入研究课题的准备到进入实验室,再到博士即将毕业的四年时间里,从课题的选题、实验方案的设计、研究工作的总结、学术论文的撰写发表中、一直到最后学位论文的撰写中,每一环节无不浸透着各位老师的的心血和谆谆教诲。杨裕生院士是我的导师,尽管他已82岁的高龄,但依然坚持在科研战线的前沿,经常询问与指导我们的实验进度与设计方案,周六周日的楼道中经常能听见他匆忙的脚步,及时午休时刻也常能看见他正在忘我的工作,老师对科研工作严谨与执着的追求精神一直鞭策着我,在每一次的小组汇报杨老师的指导总能让我印象深刻,他严格要求的治学风范、艰苦朴素的生活让我敬佩不已,使我终身受益。
王安邦老师是我博士期间科研工作的具体指导老师,也是我遇到过的最有学识、最有思想、最有激情的老师;王安邦老师不但学识渊博、思维活跃,而且实验设计能力超强,一种材料的合成,他总能在很短的时间类设计出几种合成路线。三年多前是他带我进入了锂硫电池的研究领域,是他陪同我走过了最初艰难的科研之路,是他给予了我诸多的科研梦想与空间,是他能够让我展开思维的快马一直驰骋于锂硫电池的研究天地。在三年多的科研实验中我的创新与想法以及具体的实验设计能经常和他不谋而合,这也是我进行博士科学研究期间最为快乐的事情,人生能遇一良师是幸福的,而在博士期间能遇到知己的良师则就是幸福的平方了;此外王安邦老师还是一个心怀国家与民族的老师,是一个具有强烈科学正义感的老师,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经常能听到他在楼道里、实验室、阅览室与人争论,他总是试图用他那强烈的爱国心和科学正义感去感化和影响周围的每一个人,他将是我这一生科研路上的榜样。此外我还要感谢王维坤老师与苑克国老师,感谢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王维坤老师虽然不善言谈,但总是能在背后默默地给予我支持,帮助我度过这难忘的博士四年。苑克国老师更是一个非常朴素和心底善良的老师,实验室就是他的家,他能够把实验室的每一个人学生当作家人一样的帮助和爱护,每当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大家总是能够想到可爱的苑老师。因为各位老师的的无私帮助才使我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本论文的完成期间,还有防化研究院的曹高萍、余仲宝、徐斌、程杰、张浩、邱景义、徐燕、文越华老师,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的陈实老师、吴锋老师、吴川老师、吴伯荣老师等诸位老师都给予了我热情地指导和帮助;另外还要感谢给我讲电化学课的张存中老师,张老师的讲课总是如鱼儿戏水一般轻松自如,各种繁琐复杂的电化学公式推导,张老师总能顺手拈来,毫无压力,让我们惊叹不已,再一次感谢这位非常有才华的老师,对电化学理论的学习使我后来在博士研究中对电池反应机理的思考更加细致深入。
其次我要感谢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赵磊博士,是他教会了我第一次手套箱的操作,是他指导我装出了第一个扣式电池,是他教会了我翻扣锂负极时的小小技巧,至今每一个细节我依然记忆犹新;另外感谢天津武警医学院司玉昌博士、天津力神刘荣江同学,京东方科技集团公司段博超博士,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博士生史璐、曾芳磊同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张淑凯、刘永刚、苏州同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湛赏、欧阳晓蕾、饶蕾同学,北京化工大学王梦佳、张筱琳、李良昱、江茉、张超颖等同学对我博士期间的指导和帮助。在防化研究院做实验的这三年里,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和热情的帮助,使我的博士生涯度过的充实而温馨。
此外也非常感谢香港科技大学梁瑞同学、韩国庆尚大学赵晓辉博士、北京大学王超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文华博士、上海硅酸盐所马国强博士、南京工业大学王宁同学以及许多不知道真实姓名的网友,尽管我们大多不曾见面,但是两年来网上的实战交流使我受益匪浅;也感谢上海811所郭瑞老师、重庆交通大学的孙玉恒老师、上海硅酸盐所靳俊老师、浙江师范大学的张俊老师、西安理工大学杨蓉老师、中科院物理所王雪峰博士、中山大学唐志伟博士、韩国成均馆大学王丽博士、中国科技大学王长虹博士、大连理工大学董琰峰博士、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徐桂银博士、浙江大学赵旭阳博士等、清华大学于明鹏博士、山东大学张贺、中国地质大学吕璐、浙江师范大学吴一姗同学以及还有许许多多不知道姓名的、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感谢他们对我博士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都是战斗在锂硫电池同一个战壕中的战士,现实中我们虽未谋面,但网上的交流却更加亲切与真诚,是网络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使得天南海北的我们在实验中能够及时地交流与探讨,让我们能够共同分享着科研工作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激情,在此我特意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与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薛冬霞博士,四年前,当我辞去工作了六年的大学老师来到这寸土寸金的京城求学时,当我上有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和母亲,下有刚上小学的儿子时,一家人生活的现实压力要远远大于科研实验对我的压力;在我的内心深处有着无数次的退却与胆怯、无数次的迷茫与彷徨、无数次的无助与呐喊,是她一直给予我走完博士求学生涯的动力,用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是她一次次的批评不断地纠正着我,用她那专业的管理与人文知识指导着我完成了四年的博士学习;我还要再一次地感谢她,是她在完成自己博士学业的同时承担了家庭主要的经济压力,是她为了家庭的生活博士期间一次次的外出兼职,是她勤俭持家的习惯使我们一家老小能够在京城下立脚;今天我即将要博士毕业了,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对她的感谢之情,因此我要用我的一生来感谢她,感谢她在我人生最艰难时期对我不离不弃的帮助和支持。
博士期间我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到科研之中,在生活与科研中一切的不快都只能默默藏于心灵的最深处,因为每天都要早早回家照顾父亲和辅导孩子的作业,在现实中我还要做一个好儿子与一个好爸爸,给他们快乐给他们信心;也感谢远在家乡的母亲,尽管她每次思念心切,却都不愿意打电话给我,怕我太忙耽误了我的时间;还要感谢我的岳父母,感谢岳父对我辞职求学的支持与关心,更感谢岳母能在我学业最繁忙而最无助的那一段时间,放下照顾自己的孙子来到北京,帮我照看上学的孩子;对于我们双双辞职来京求学,尽管岳母口中总是最为反对的,但在现实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却是最为坚强的。今天,我能够完成毕业,离不开父母们无微不至地支持与关怀,他们永远是我奋斗前进的动力和源泉;也感谢我们可爱的儿子,尽管他的淘气使我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但他每天一点点的进步都能给我繁重的科研生活带来无限的快乐与幸福。
此时此刻的心情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博士四年对我身心的磨练也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最后我想用我37岁生日那天写的一篇日记来结束此文。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漆黑的夜晚,父亲身体突然不适,儿子却刚刚睡下,我不得不背着儿子带着父亲打车去海淀医院看病,回来时已经凌晨。
凌晨两点,背着儿子拉着父亲,顶着路灯踏着寒风,走在中关村的大街上,白天的喧闹早已被黑夜吞噬。昏暗的路灯使得夜晚格外的安静,偶尔远处射来一束冷冷地车灯,仿佛要刺穿我的心肺。寒冷的北风刚刚卷走了多日的雾霾,刺骨的风却使我不敢大口的呼吸,当我低头躲避迎面的寒风时才感到背部一阵冰凉,原来衬衣早已湿透。一个白天繁华吵闹的都市,一下子被黑夜彻底浸透,然而熟睡的人依然在那里做着美梦。城市的灯光使我无法看清天上的星光,但我相信如果在野外一定能够欣赏到它们的璀璨。一声紧急的刹车声很快把我从思索中拉回了现实,此时儿子在我的背上已经熟睡,而我的手也早已麻木。尽管折腾了一晚没有睡觉,但感觉头脑依然是格外的清醒。今天是我的生日,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爸爸的我,生日这一天就这么开始了,想着上午实验组会的报告,安顿好儿子和父亲睡觉,我打开了电脑,继续敲起了键盘……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关心和爱护我的人们!
                                   化工与环境学院 苗力孝
                         
2014.6.11 于星空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星空(中国)
  (文章题目由校报编辑所起)
  858期校报链接:/docs/20150105103618119705.pdf